欢迎来到行读 • 全域研学服务平台

《2024暑期出游市场报告》发布,研学游订单量暴增175%

伴随中小学陆续开学,为期两个月的暑期旅游市场告一段落。8月28日,携程发布《2024暑期出游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今年暑假旅游市场继续展现消费韧性,整体呈现“三高三低”特征。“三高”即国内游、跨境游持续保持高景气运行,高质量陪伴的亲子游、家庭游持续火热,“精神村民”、City ride、演唱会等提供高情绪价值的玩法受到年轻人追捧;“三低”即适宜避暑的低温目的地及室内项目火爆,机票酒店因供应恢复呈现价格走低趋势,三四线城市、县域及乡村等低线目的地一路走红。 国内游、跨境游高景气运行 入境游增长约七成 去年暑期各地人山人海的景象令人印象深刻。今年暑期,国内游、跨境游在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高景气运行态势。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统计,自暑运启动以来(至8月25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8.02亿人次,同比增长6.2%。民航局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我国民航累计运输旅客1.17亿人次,日均达到228.6万人次,同比增长11%,8月10日达245.14万人次,创单日旅客运输量历史新高。 从目的地维度看,北京、上海、成都、广州、重庆、杭州、西安、深圳、长沙、青岛等是暑期十大热门旅游城市。昌吉、朔州、景德镇、大同、德阳则是增速较快的城市,增速同比均超过30%。 跨境游是今年暑期旅游市场一大亮点。China Travel风潮贯穿整个暑期,携程数据显示,暑期来华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约七成,大熊猫“福宝”的强大吸引力让韩国一跃成为暑期来华游人数最多的国家,其余依次为泰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澳大利亚、越南、英国、菲律宾。海外游客选择的入境游热门城市为上海、北京、广州、西安、成都,新热入境城市张家界、丽江、重庆、苏州、厦门、天津等,入境游游客总人次同比增长更是超30倍。 出境游方面,暑期出境游订单同比去年增长超四成,出境游热门目的地依次为日本、泰国、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越南、印度尼西亚,其中长线游目的地占其中三个席位。受签证互免的利好加持,短线出境游的铁三角“新马泰”重新回到用户视野,订单量同比增长近五成,整体订单均价同比下降近一成。围绕“新马泰韩”四大热门目的地,携程机票开启覆盖整个暑期的“玩转四国”特惠活动,持续8周发放机票优惠券,并与泰国旅游局、韩国首尔仁川机场等合作,为出境游客带来高性价比的机票体验。 高质量陪伴和高情绪价值项目受欢迎 研学游产品暴增175% 暑期是亲子游、家庭游高峰期,研学游、房车游、包车游等主打阖家出游、高质量陪伴,成为暑期热门旅游项目。携程数据显示,亲子客群暑期整体订单占比达35%。暑期整体租车订单同比增长22%,其中,房车兼具交通和住宿功能,且自由度高、私密性强、可携带宠物,成为今夏亲子出游的新选择。携程平台上,房车自驾新客占比达49%,65%房车自驾用户为亲子家庭,一家三口、四口乃至祖孙同堂的组合比例增大。 受短线、日游研学产品占比增多影响,今年暑期高频次报名研学游的亲子家庭显著增多。携程平台上,研学游订单量水涨船高增长175%,其中,国内研学游人数增长2倍,热门研学游目的地为北京、上海、南京、呼伦贝尔、成都;海外研学游人数增长120%,热门目的地包括长线游的英国、美国、新西兰,以及短线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 不论是释放多巴胺的旅游+体育,旅游+演唱会,旅游+游戏,还是追求自我疗愈、逃离喧嚣的县域游、乡村游,能够提供高情绪价值的旅游项目亦是暑期热点。携程平台上,暑期展演类旅游产品环比前两月增长70%,90后是“最爱为一场 演出赴一城”的群体,占比达四成。奥运带动了“跟着赛事去旅游”,中国旅客在奥运会期间赴巴黎的订单同比增长129%,并带动欧洲租车订单量同比增长170%。此外,首个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问世也让山西一度成为搜索热度最高的旅游目的地。游戏上线以来,游戏取景地之一的小西天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261%。 今年暑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当一回“精神村民”,不再追求面面俱到的旅游攻略以及覆盖尽可能多景点的紧凑旅行路线,而是将自己放空交给旅途中随遇而安的肆意。乡村旅游、县域旅游主打小众、反向,为游客身心放松地度过假期提供了可能。也使得三四线城市、县域、乡村等低线目的地旅游订单大增。 携程数据显示,暑期国内县域目的地旅游订单环比前两月增长45%,高于一线城市增速。暑期热门县域游城市(含县级市)为大理市、敦煌、安吉、阳朔、喀什市、都江堰、伊宁市、桐庐、义乌、香格里拉。县域游中,异地游客占比达77%,奔赴县域旅游的游客大多来自周边一二线城市,如成都、杭州、西安、重庆、苏州等。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懂经”的还有外国游客,暑期县域市场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大涨102%,高于整体大盘。其中,大理市、义乌、延吉、九寨沟、桐乡是海外游客喜爱的县域游目的地。来自韩国、日本、缅甸、新加坡、泰国的海外游客更喜欢中国小县城。 去低温目的地避暑 供需平稳促使机票酒店价格同比下降 7月中下旬后,全国各地陆续迎来高温天气。“清凉”“避暑”成为暑期游玩的首要考量因素。低温的东北、西南、西北等地区,成为暑期旅游热门,喀什、伊犁、黑河等地暑期旅游订单分别同比增长27%、25%、23%。贵阳、秦皇岛、西宁、淳安、承德、都江堰、清远、张家口、神农架、庐山等以不过30度的平均气温,叠加玩水、峡谷、草原等因素,上榜携程口碑榜暑期十大避暑目的地。 高温之下,室内避暑也成为父母们带娃的不二之选。携程数据显示,暑期国内博物馆的人次同比去年呈现两位数增长,博物馆门票预订量甚至一度超过主题乐园,跃居所有景区排行第一。除了国博、故宫等暑期热门产品外,三星堆、国家海洋博物馆以及上博的古埃及文明大展都是今年暑期室内避暑+研学的好去处。 没有去年的报复式旅游,加上供应链的恢复,今年暑期机票、酒店、研学游等旅游产品均呈现价格回落走低趋势,更趋理性。携程数据显示,暑期国内机票均价下降约一成,出境机票均价较去年呈两位数下降。与此同时,酒店均价同比下降不到一成。研学游订单大幅增长的同时,海外研学游均价下降约四成。

2024-09-06 17:24:44

走马观花拍照了事?暑假高校研学游“游”多“研”少

这个暑假,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名校为目的地的研学活动越来越受欢迎。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不少家长不惜花千元高价为孩子打造“高校研学游”,其背后却隐藏着走马观花拍照了事、领队老师“神讲解”等问题。 现象1 刚进校就“掐点”,拍完照匆匆赶往下一站 这个暑假,每天都有上万名参观者涌入清华和北大,其中走马观花的不在少数。不少研学团只拍照、不讲解,偌大的校园,不到一小时就逛完。 9时许,清华西门处,已有一个研学团结束参观走出校门。约40人的队伍中,有4名带队“老师”,其余都是中小学生,他们统一身着印有研学标志的团服。根据清华参观须知,团体参观每日8时从东侧门入校。这意味着,该团队从东至西横穿校园,参观仅用了1小时。 “我印象最深的是校园里一栋小白楼,忘了叫什么了,建筑风格很复古”,“纪念品在哪儿买?我没看到”……记者随机询问几位学生的参观感受,孩子们甚至无法准确说出校园标志性建筑的名字。记者进一步询问得知,该团未申请志愿讲解服务,基本是每到一个景点,集合整队拍个照,就赶往下一个景点。对此,带队老师解释,逛完清华还有下一站行程,时间紧张来不及请讲解。 类似“掐点”逛校园的现象随处可见。记者发现,如今研学团“套路升级”,从只在校门前打卡到走进校园打卡。孩子们确实进校园了,但不少是在走马观花,最终除了几张照片,收获甚微。 现象2 标榜“学霸”带队,收费不低学生收获甚微 市面上的高校研学常常打着“名校学霸亲自带队”“培养下一代学霸”等旗号,而且收费普遍不低。 记者咨询了10余个研学项目发现,就算是高校一日游,收费也均超过千元。某研学机构号称能为家庭定制北大研学行。客服介绍,“学霸”将在校门口迎接学生,随后带领大家参观2至3小时,中午统一在食堂用餐,下午自由活动。该研学团的价格为1380元,包含一名学生和家长的费用。 然而,北大曾在暑期参观须知中明确,校内食堂不对外,参观也不收取任何费用。此外,该校还在暑期每日都安排了志愿者定时定点提供讲解服务。这样看来,游客只需自行预约入校,便能享受研学机构所谓价值千元的服务。 相比价格,高校研学游被家长们诟病更多的是,花了大价钱,实际内容却与宣传不符,所谓专业的“领队老师”也并不靠谱。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志愿讲解员张德忠回忆,曾遇到过来清华艺博带学生寻找《清明上河图》的“领队老师”,被他纠正《清明上河图》实际上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后,该“领队老师”仍以一篇发布于“百度文库”的介绍材料为据,坚称《清明上河图》就在清华艺博,甚至质疑起馆内志愿讲解员不熟悉自己博物馆的展品。 服务 高校为研学游添“干货” 面对收费高、品质却良莠不齐的高校研学项目,有些家长选择自行带孩子逛校园,认为暑期放假孩子应该放松,在校园里享受轻松自由的游览就够了。而有的家长则认为高校游就应该边游边学,才能起到高校文化教育的功能。 记者注意到,除了清华、北大、人民大学等热门高校实行预约参观政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已面向社会开放校园,成为暑期高校研学的新选择。 为了满足更多家长和孩子的参观游览需求,高校还纷纷推出了志愿讲解、演出展览等服务和活动,为期待玩中有学的游客添“干货”。清华和北大均在暑期安排了定时定点志愿讲解。清华校史馆推出“清华旗帜、遨游太空”特别展览,艺术教育中心打造了“人文日新·光影筑梦”特别展映活动,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大学校园文化。北大还在云端上线了思政“慕课”,用超300部主题微视频呈现特色校园文化。

2024-08-20 19:11:15

家长孩子都认可的研学游产品长啥样?暑期研学游市场观察来了

进入暑期,研学旅游备受关注,舆论焦点主要集中在产品是否缺研少学、质价不符等方面。众说纷纭中,业界也在关注需求端究竟需要怎样的研学旅游产品?供给端在产品开发中应秉持什么样的原则和思路?产品中游和学的平衡要如何达到?这背后还有哪些争议点?对此,中国旅游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消费者—— 期待游有所值学有所获的产品 暑期过半,送孩子参加研学旅游团的家长不在少数。让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多数人的初衷,但短则几天、长则几十天的行程结束后,有的家长觉得体验超值,还把产品强推给身边的朋友,也有家长发现自己踩坑了,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写了千字避坑帖总结教训。究竟什么样的研学旅游产品受到家长和孩子青睐? 前段时间,在上海工作的吴迪给孩子报了一个去敦煌了解石窟艺术的研学团,6天的行程报名费一个人9000元,还是落地成团。吴迪算了算,他和孩子的这趟旅程要花费2万多元。“真的不便宜。”吴迪感叹。但考虑到他和爱人希望孩子在艺术方面有一定的见识,也准备了这部分的经费,而且这个团口碑不错,最终决定带孩子试试。 “整个行程非常有趣,既没有填鸭式的教学,也不是走马观花的泛泛而谈。最关键的是孩子和我都有收获。”上周刚刚结束行程的吴迪告诉记者。此前,他对敦煌的了解并不多,这是一趟他和孩子共同的研学之旅。最重要的是研学导师的课准备得很好,时刻关注孩子的反馈,抓住他们的兴趣点,设法让每个人在听讲解的时候不走神。“在最后一天的分享会上,孩子讲了对一部分壁画的理解,看着他自信认真的样子,我觉得这钱没白花。”吴迪说。 “毕竟研学旅游团的报名费比普通旅游团要贵很多,作为家长肯定希望孩子在学和研上有更多收获。”刚刚送8岁的孩子去四川参加科考营的北京市民文女士说,她看重的是这个团的研学导师是自然教育方面的专家,能够根据孩子的接受程度来产出内容,让他们感受自然的奇妙。“因为家长不在孩子身边,带队老师会在群里跟我们实时沟通,看到孩子在导师的指导下观察紫色的蘑菇是否有毒时,也激起了家长们的好奇心,在群里热烈讨论。说实话,我们就怕遇上打着研学名义纯玩的旅游团。”文女士说。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很多家长对于孩子暑期参加什么样的研学旅游团,目标很明确。他们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以及想要达到的学习效果,来确定购买什么样的产品。正因如此,在评判研学旅游团的效果时,多数家长更看重研学的部分,如果产品“缺研少学”就会被家长吐槽。 “不过,考虑到这是暑期研学旅游团,我们也要顾及孩子想要放松的心情,所以学的成分占40%、游的成分占60%,这样的产品我们是接受的。”文女士说。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十几位家长给出了相似的看法。同为小学生家长的张倩坦言,想要让孩子在5—7天的研学旅游中达到一个可以量化的知识水平,几乎不可能。所以,家长也要放平心态,把研学体验看作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一个途径,冷静地选择适合孩子、自己经济能力所及的产品,这样反而不容易踩坑。考虑到孩子年龄尚小、对信息的接受程度有限,张倩选择让孩子在“家门口”参加研学旅游一日营项目。“这种碎片化的服务价格适中,孩子同样有收获。”张倩说。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对于暑期研学旅游产品带给孩子的收获,家长的期待是不同的,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家长希望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某一类学科或课题的研究方法。比如,在北京故宫的研学中,他们希望孩子能对那里的窗棂、脊兽、屋檐有更深的了解,对他们今后的兴趣发展有帮助。另一类家长则希望孩子可以在旅行中增长见识,同样是北京故宫研学,他们希望孩子回去后,可以分享历史知识和一些见闻。事实上,不管是哪一类家长,现在市面上都有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但为何有些产品还是会被家长吐槽? 在南京市民王先生看来,孩子刚刚参加的研学营有诸多的槽点。“七八项课程都是同一个老师在教,全程没有换过老师;一些项目存在安全风险防范不够的问题;所谓封闭式管理,就是不让孩子带任何通信设备,家长也不能进营探望,只能通过老师在微信群发的照片和视频了解孩子的状况,结果孩子回来后告诉我们很多画面是摆拍的,与现实不符;研学机构疑似存在虚假宣传问题,招生简章里称自己有知名企业的投资背景、有专属营地,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微企业,营地也是租借的……”王先生担心地表示,这些问题很容易被家长忽略,给孩子的安全埋下隐患。 采访中,谈到选择研学旅游产品的关键要素时,所有家长都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然后再考虑产品的内容是什么、价格多少、带队老师的专业性等。苏州市民关欣告诉记者,现在,有一些资质不够的研学机构为了抢客源,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不断拔高家长们对研学课程的期望值,结果体验下来,家长的心理落差很大,抱怨声也就多了起来。 “时间久了,整个市场很可能会受到这种不良因素的牵连,让人误以为这个圈子乱象丛生,到时候,想要消除这样的误会就很难了。所以建议有关部门对研学旅游产品和运营机构加强监管,提高准入门槛和运营标准。”在相关行业任职的王先生提醒道。 从业者—— 兼顾游与学 理性看价格 “设计一个市场认可度高的研学旅游产品,背后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采访中,多位业者向记者表示,让孩子有所收获的研学旅游产品,绝不是简单地将游和学的内容捏合在一起,而是要经过反复论证的。 注重游学配比 研学旅游过程中,如何平衡学和游的比重?对此,有业者表示,这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家长的出游需求和期待来决定。唯有游、学平衡才是合格的产品。 “有的家长希望通过研学旅游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因此对学的要求较高。有的家长则希望孩子充分地享受假期,品尝当地美食、了解当地文化,丰富阅历。家长的需求是决定研学旅游产品中游和学配比的重要因素。”众信教育游学·留学相关负责人说。 北京学行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研学总监徐琪琪也认为,游和学的比重取决于参与者的实际需求。“服务小学生,寓教于乐的内容就要多一点,这是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决定的。比如,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趣味互动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游和学的搭配比例在6∶4或者7∶3。对于中学生则要适当增加学的比重,要有理论知识的学习、课题的探讨、数据的分析,游和学的比例在4∶6或者3∶7。” 暑期,“走读敦煌”人文研学营策划者及文化导师蒋理带了几个研学旅游团,反馈都不错。他说:“在产品研发阶段,我们会考虑游和学的平衡问题。而在实际行程中,通常会采取先学后游的形式。以敦煌研学旅游产品为例,我们会先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活动,让孩子了解此行的目的、敦煌的价值、如何赏析,然后在行程中搭配一些玩的内容、体验的环节。” “其实,在研学旅游产品中,游和学的比例并没有固定标准,也并非有明确比重的产品就一定受欢迎。”中青旅文旅公司研学教育部总经理刘昕说,“在研学旅游活动中,游和学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相关机构在灵活调整游与学的同时,要注重内容的丰富性、体验性、互动性和安全性,真正实现在游中研、在研中学、在学中成长。” 突出专业价值 那么,家长、孩子青睐的暑期研学旅游产品应包含哪些内容? 世纪明德蜡笔城堡事业部总经理刘静认为,家长更看重研学的收获、孩子自理能力的锻炼以及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一个夏令营产品,只要在目的地选择、课程内容、师资专业这3个方面经得起推敲,市场接受度就一定不会太差。“以我们暑期推出的‘跟着十万个为什么走进国家公园之大熊猫国家公园’产品为例,目的地选择了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集中、自然教育资源优越,课程内容丰富,并且邀请相关专家带队讲解。” 在徐琪琪看来,研学旅游产品要想让家长和孩子都满意,就要做到兼顾教育价值和研学体验。“首先要清晰界定研学课程的教育价值是什么,这部分内容是针对家长需求来说的。而研学旅游的体验感是针对孩子来讲的,所以,从教育价值和研学体验这两方面入手,就能够设计出受青睐的产品。” 蒋理认为,要让家长觉得值,沉浸感和趣味性必不可少。“带孩子‘走读敦煌’时,我会在开营仪式上就让团员进入角色扮演,他们会变身为与《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相关的人物,因为诗中提到的阳关就在敦煌的西南处。每天团员都能收到一封信,信中会捎去一些任务。比如,让扮演出使安西的元常的孩子为好友‘王维’在莫高窟找一幅特别的壁画。”蒋理说,他会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藏在信中,孩子在完成任务时自然就把这部分内容掌握了。 刘静表示,C端的需求与B端有明显不同,C端更专注于内容的丰富度和服务的细致度。“博物馆类、历史人文、非遗传承、特殊地貌等是家长比较关注的内容,我们要把这些内容用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 成本构成复杂 近期有一部分家长对研学旅游产品的定价存在一些疑惑,总认为价格比普通的旅游产品要高。研学旅游产品的成本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利润空间大吗? 有业者告诉记者,虽然业者对研学旅游产品成本的分类及计算方式略有不同,但课程开发成本以及高于普通旅游团队的服务人员配比是研学旅游产品成本的大头。此外,营地费用、课程执行中的物料费用等,也是普通旅游产品不曾涉及的。 “一个研学产品的成本包括前期设计成本+接待成本+执行成本+销售成本。”刘静说,“设计成本包括目的地调研、课程内容开发以及产品包装等费用;接待成本包括住宿、餐食、车辆、统一的研学物资与物料;执行成本则包括有经验的营长、专业的师资力量、配备充足的生活老师以及相关后勤人员,比如接送机专员、摄影师、家长群里的通讯员等;销售成本包括推广渠道的运营费及渠道费。” 在徐琪琪看来,研学旅游课程开发是一项巨大的隐形成本,很容易被家长忽略。“研发一套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期间,研发团队需要多次往返目的地调研、考察,仅研学手册就接近上百页,可见过程之繁琐。此外,还有工作人员的成本。比如,20个人的研学旅游团队,要配备摄影摄像、生活老师、研学导师等四五位工作人员。还有吃住行的成本也有差别,比如,孩子到目的地之后住高端酒店还是住研学营地,成本差距是非常大的。” 众信教育游学·留学相关负责人提到,因研学旅游目的地不同,成本也会有所变化,这与当地接待资源的紧张程度有关。 刘昕将研学旅游成本分成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包括研学场地租赁费、课程执行教具、研学导师及陪同人员的费用等,可变成本包括餐饮、住宿、交通费,活动物料、宣传/推广等费用。在实际操作中,大团与小团产品在成本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成本会随着人数的变化进行均摊,大团队相对小团队成本会相对低。” 但是,现在不少家长愿意让孩子参加小团,也希望他们的行程更加舒适。家长花费不少,产品成本不低,可这个市场总有质疑存在。有业者认为,除了产品良莠不齐的原因外,还需要供需双方更理性地看待这个市场。 观察—— 市场须进一步规范和引导 对于研学旅游市场出现争议的深层次原因,及研学旅游市场未来的发展,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出现争议的原因是什么? “出现争议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供给方的市场定位模糊,研学产品宣传与实际体验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供需双方之间成本和价值认知存在偏差。”中国旅行社协会副秘书长高敬敬分析。 此外,研学场所承载力不足也影响着需求端对研学旅游产品的评价。“热门研学场所‘一票难求’,导致研学旅游行程安排存在不确定性,服务设施难以满足旺季需求,出现了孩子席地而坐、就地用餐等情况。”高敬敬补充道,“兼顾研学机会公平性与服务机构需要盈利维持生存之间的平衡,也是一个争论焦点。高质量研学旅游需要大量资源投入,必然会反映在市场价格上,而不同地区和经济条件的学生对研学的支付能力又不同,导致了需求端与供给端对于价格的争议。” 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教授吴丽云看来,供需矛盾引发市场对于研学旅游产品质价不一致的争议。“旺盛的研学需求和鱼龙混杂的研学产品之间存在供需不匹配的偏差。游多于研或研学和旅游分离,缺乏明确的研学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有效方式是主要问题,有待于优化完善。” 南开大学教授马晓龙表达了相似的看法,“目前市场上关于研学旅游出现的一些争议,主要原因在于供给端对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不够深入,市场上缺乏成熟的研学品牌,没有形成得到社会大众广泛认可的产品形态。” 研学旅游产品好坏如何衡量? “2016年12月19日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对服务提供方、人员配置、研学旅游产品、服务项目以及安全管理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这是目前比较完整的行业标准。如果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可以有效解决消费端与供给端的一些争议。”世界旅游联盟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王昆欣说。 高敬敬建议,研学产品的衡量标准,可以从5个方面入手。“一是教育价值,即教育目标明确,有效提供知识获取、技能培养或文化体验;二是行程规划科学合理,活动设计要有较高的互动性、实践性、综合性、真实性;三是安全保障体系要完善,确保参与者人身安全;四是价格合理性,即价格与提供的价值相匹配,让消费者感知到价格的合理性;五是重视客户反馈,持续优化改进。” 在吴丽云看来,界定研学旅游产品的质量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好的研学旅游产品应该是研学和旅游的统一。“旅游是实现研学的重要手段,需要系统的内容设计,应该在游的过程中将思考、观察、探讨纳入其中,实现研学目标。目前市场上很多研学旅游产品是在教室、课堂中的学,游则是常态化的旅游,两者割裂,没有统一。” “真正好的研学旅游产品需要长时间的口碑积累。”马晓龙说,“衡量产品好坏还应重视一点,就是在研学旅游合同当中,对研学课程的内容设置、研学旅游服务的安排是否量化。” 如何促进研学旅游健康发展? “促进研学旅游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可以从4个角度入手:一是建立行业标准和质量监管体系。二是提供透明公开的产品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三是适当加强对研学价值的宣传,提升市场对研学旅游产品价值的认知度。四是企业要建立健全反馈机制,及时满足受众需求。”高敬敬建议,“各地相关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要发现并宣传好产品、好企业,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促进研学旅游产品质量提升。比如遴选发布各类研学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研学承办机构、精品研学课程等。” “有关研学旅游争议的解决,需要多方努力。”吴丽云认为,从供给端而言,要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高、更具性价比的,能够实现研学目标的旅游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相关媒体要客观报道研学旅游市场的现状,无须粉饰但也不应过度批评,让公众对研学旅游市场有一个客观认知。消费者方面,应对研学旅游有更客观的认知,了解产品有所能和有所不能,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产品。 在王昆欣看来,研学旅游作为一种寓教于游、寓学于行的旅游活动,需要在游与学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才能有效解决研学旅游质量不高,游而不学、游学失度问题。“具体而言,一是研学旅游目的要明确,二是研学旅游计划要周详,三是研学旅游过程要有指导,四是研学旅游产品要丰富,五是研学旅游市场要共同培育,多方携手,实现游与学的有机结合。” 马晓龙建议,研学旅游供给方根据研学旅游市场需求开发更高品质的产品,以产品为基础,打造研学旅游机构品牌,推动研学旅游市场健康发展,共享研学旅游蓝海红利。(作者:中国旅游报记者 张宇 首席记者 王玮)

2024-08-10 18:26:54

“月入1万元不够孩子研学7天”?研学游之乱,乱在何处?

暑期来临,随着“8999元6日研学游到底是不是天价”“月入1万元不够孩子研学7天”等话题持续引发热议,“研学热”伴生的价格虚高、货不对板、走马观花等乱象再次浮出水面,屡遭诟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寓教于游自古是备受推崇的教育手段。近年来,脱胎于夏令营、冬令营的研学游逐渐走俏,成为旅游市场快速“起飞”的风口之一。2024年夏研学游持续升温,研学的费用也是水涨船高。有家长坦言:“去年孩子参加的一个为期两周的英国暑期研学营,价格是4万多元,今年同一个机构、同样的课程配置,价格已经涨到了5万多元。” 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不计成本送孩子参加研学游在情理之中。但家长的目的是通过购买教育服务,让孩子在竞争中不掉队。作为一种教学新业态,研学产品应是课堂的延伸,其中研是基础,学是目的,游是载体,旨在让学生于游中研有所得、学有所获。而研学游之乱,正是始乱于本末倒置、缺“研”少“学”。 打着北大清华研学的幌子,名校游览变“校门打卡”; 囊括一系列豪华的吃住行安排,全程让学生吃好喝好住好玩好,却少有教育内容……很多传统观光旅游产品“穿衣戴帽”后摇身一变,就成了研学旅游,甚至研学体验内容及相关课程设计都十分模糊,遑论把关研学项目质量。难怪家长纷纷反映,“没什么收获”“很累”“不值”。 研学游之乱,二乱在鱼龙混杂、过度逐利。目前的研学旅行大致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学校组织师生参与,效果相对较好。堪忧的是,大多属于第二种情况,即由旅行社或研学旅游公司设计路线和方略,并组织学生研学旅行。这些机构很多缺乏专业资质、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加上服务标准不统一,收费信息不透明,导致虚假宣传、以次充好、价格乱飞。有人均收费数千元的活动,参观的其实只是免费开放的场馆,所谓研学游,就是变相“割家长韭菜”。 研学游之乱,三乱在隐患重重、风险四伏。研学游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安全保障本应是重中之重,谁想到却成一大“槽点”。2021年,曾有高一学生在参加某沙漠探险项目期间意外身亡,令人意外的是,危险系数如此之高的探险研学,竟未配备随行队医。2023年,有研学团让9龄童趴在路边台子上吃自热米饭;有孩子被要求凌晨2点起床看升旗仪式,看完后躺在广场睡觉……食宿尚如此随意,安全防范被置于何处? 权责不清晰、监管主体不明确,也埋下隐患。研学处于教育、文旅、工商等交叉监管领域,游学机构、代理商、学生间存在委托、教育、管理、旅游等多种关系,一旦发生纠纷,各方如何担责较难界定,消费者维权困难重重。 禁微则易。及时为研学游划清专业资质红线、制定服务流程标准、明确收费边界限制、设置必要保障措施,势在必行!(寒酥)

2024-07-26 17:11:04

洛阳非遗研学爆火,如何更好地“火”下去?

上午在龙门石窟体验龙门二十品“非遗传拓”,下午到三彩小镇给陶器上釉色……夏日炎炎,洛阳不少景区、博物馆、研学营地等,都聚集着不少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研学的孩子们。 通过走访,洛报融媒记者发现,在洛阳内容各异的研学团中,非遗研学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有趣的体验形式以及丰富的教育价值,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青睐。 洛阳非遗研学团已排期到国庆假期 “体验传拓技艺,了解牡丹瓷的制作过程,洛阳之行让我对‘非遗’这个词有了初步了解。”“六天的非遗之旅结束了,在洛阳收获了很多,感悟了很多。”……近日,在我市一非遗研学营闭营仪式上,不少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学生和家长对洛阳之行感慨万千。 近年,国内研学游热情高涨。随着暑期到来,洛阳研学市场一片火热,非遗研学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吸引不少一线城市家长动辄花费数千元,让孩子“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孟津区三彩小镇、伊川县青铜小镇、洛阳牡丹瓷博物馆等我市颇受欢迎的研学基地,随处可见前来参加非遗研学的孩子们。 “7月初至今,我们共开设了3期非遗研学营,每期100人左右,期期爆满!”洛阳交通运输集团研学项目负责人程永辉说。暑期以来,该集团延伸旅游产业链,主动开辟研学游赛道,其推出的“非遗记”研学项目,已吸引超300名来自一线城市的学生及家长参与。 除了常见的唐三彩、唐白瓷烧制等项目,该研学营还推出了洛阳铲锻制、孟津剪纸、河洛大鼓说唱等“小众”非遗项目,变传统游学为非遗研学,因其丰富的研学课程,每期研学营招募公告一发布,100个名额就会被“秒抢”,报名排期甚至已经排到了国庆假期,其中不乏来自港澳的学员。 沉浸式感受非遗文化,孩子和家长都在学 为何洛阳非遗研学如此受欢迎?程永辉表示,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9项,省级89项,市级240项,县区级千余项。全市现有10个省级非遗展示馆、11个非遗工坊,是学生们非遗研学的不二之选,丰富的非遗资源也为他们打造多样化的课程提供便利。 研学产品的设计灵感,既可直接来自非遗项目,也可从历史文化资源中信手拈来。比如龙门国旅非遗文化传播团队打造的香山诗会,以白园为场景,通过飞花令等形式,吟唐诗、行汉礼、拜白公、敬先贤,感受唐诗之韵,音律之美,文化之魂,让课本知识走进现实,深受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 走访中洛报融媒记者发现,对于部分家长而言,为孩子报名研学课程的初衷颇具功利性,即为了考试。“孩子试卷中,有关传统文化内容的考察逐渐增多,利用暑假时间补充相关知识,研学是我们的首选。”在洛阳博物馆,带娃参加“非遗记”的澳门游客王美川说。 在7天的研学行程中,最令王美川和孩子感到印象深刻的,是文物修复和三彩施釉课程。一个接一个的特色研学项目,改变了王美川报名研学的初衷。“不仅孩子在学,我也在学,到了洛阳我才知道,唐三彩的釉色在烤制前,用肉眼竟难以分辨!”她说,这样独特的沉浸式体验,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知识储备,也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孩子的文化自信。 也有不少具有同感的家长,在结营之后通过小红书等平台,分享自己和孩子在洛参加非遗研学的作品和感悟,进一步推动了洛阳非遗研学的升温。 研学热为非遗文化注入新活力 如何让非遗研学热持续下去,并将其打造成为我市研学市场的一张独特名片?业内人士表示,非遗研学课堂是一种“另类”校园,能够让参与者从中汲取知识,产生获得感;让非遗通过研学旅行的方式走向青少年们,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活力,这是一种良性的双向发展。 洛阳理工学院科研处教师成曦建议,发展非遗研学,要立足洛阳特色,着重打造与洛阳本土文化紧密结合的非遗项目,如洛阳铲锻造技艺、河洛大鼓、牡丹瓷等,并通过细分项目流程等形式,加快课程的推陈出新,以独特性和创新性提升老学员“回头率”。同时,需要结合当下年轻人喜好,开发新潮的实体研学产品,如“网红”三彩马等,以产品“倒逼”研学课程研发,开发出更受市场喜爱的研学课程;还可将VR等新技术应用于研学课堂,通过虚拟现实让学员们对非遗千百年来的发展产生实感,理解文化传承的不易,珍惜研学机会。 业内人士建议,我市应出台政策,鼓励多种市场主体参与进来,进一步丰富研学游产品供给,持续推进爱和小镇、三彩小镇、青铜小镇等非遗小镇建设,以片区化打造推动非遗与研学高质量融合发展,让非遗特色小镇成为洛阳非遗研学的一张名片,推动洛阳各级非遗在研学市场中焕发勃勃生机。(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李晓楠 实习生 佘昆鹏 通讯员 张蓓)

2024-07-25 17:32:36

今年暑期研学游市场有哪些新变化?一起来看

暑期来临,研学游升温,成为一些青少年开启假期模式的热门之选。记者近日在广东、湖北、辽宁等地采访发现,研学游需求趋向多元和理性,更多市场主体聚焦“学”和“研”,推出一些小而美、小而专的项目,研学场景不断“上新”。与此同时,从业门槛有所提升,行业品牌化趋势开始显现。  预订量比去年同期增加,需求更趋理性 今年的暑假研学产品预订启动更早。“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肖鹏说,研学产品的预订从5月中旬就开始起量。截至目前,预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4成左右,价格比去年略有下降。 记者观察到,研学市场需求旺盛的同时,理性成分也在增加。广州一名中学生家长王女士说,以前喜欢“跟风”“蹭热度”,今年开始考虑孩子到底要在研学中收获什么。 家长也不再是“只选贵的”,开始关注研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武汉市民李女士的儿子下半年将升初中,刚参加了北京6天5晚文化研学活动。她说,每人5800多元的团费虽不便宜,但研学内容不再只是在名校打个卡,而是走进京东亚洲一号仓,体验一件商品的奇幻漂流历程;参访科大讯飞,建立对人工智能的全方位认知。这是孩子平日里接触不到的新科技,知识和视野都有所拓展。 伴随需求的不断升级,研学赛道的竞争也更趋激烈。承办研学游的主体从早期的旅行社、教培机构开始朝多元化发展,初创企业、上市公司甚至托管机构、网红主播也纷纷入市。 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超过1600个,研学企业30000多家,研学市场规模1469亿元;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22亿元。 行业不断发展,呈现三大新趋势 面对社会需求的理性和多元,研学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呈现出三大新趋势: ——市场细分更为专业。记者梳理发现,除了博物馆、风景名胜等传统人文自然景观类研学项目外,一些小而专的项目受到追捧。比如“海龟大象保育营”“少儿中医夏令营”“山海经文化营”“火箭研学营”等。 在洛阳三彩小镇制作唐三彩,在三星堆遗址“重铸青铜”,在水下博物馆欣赏水下碑林……辽宁鞍山市青葵研学营负责人冯莹介绍,研学游中情景式、沉浸式、体验式等特色课程更加丰富,与过去侧重于“游”相比,更多机构在“研”“学”上进行更多探索,努力让孩子的注意力从手机上转移出来。 ——从业门槛有所提升。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对拟发布生物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信息进行公示的公告》,将“研学旅行指导师”职业名称变更为“研学旅游指导师”。业内人士认为,这有助于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确保他们具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研学实践服务的能力。 记者采访中看到,部分出行的中小学生研学团队,不仅配备了研学旅游指导师、导游、讲解员、大学生志愿者,还有几位家长代表同行。这些研学旅游指导师持证上岗,是文旅行业从业人员或对文旅有兴趣的人,部分大学生志愿者也在上岗前经过了短期培训。 ——行业品牌化开始显现。河南省旅游协会副会长王亚洲说,研学行业大浪淘沙,品牌度、集中度不断提升。现在给孩子选研学项目,很多家长更倾向于选择市场认可度高的跨区域、大品牌机构。 各地文旅部门也在大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研学品牌活动。沈阳市红色文化研究会等单位联合开展推介沈阳旅游资源的主题研学活动“小使者万里行”;西安旅游集团推出“动物园奇妙夜——围炉故事会”秦岭野生动物园夜游等多条夏季研学路线;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组织全市非遗传习场所开展“泉润非遗——暑假研学月”活动…… 市场仍存乱象,需要多方联动加强监管 记者调研发现,在市场火爆的同时,部分经营者资质不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价格不透明、实际服务与广告承诺不符等乱象也随之产生。 业内人士认为,传统旅游企业正处于转型过程中,而新兴的研学机构又难以完全满足公众对高质量研学游产品的需求,导致供需之间存在不匹配的现象。 沈阳市青少年农学研实践基地负责人高振河表示,教育部、文旅部要求研学机构必须同时具备教育公司属性和旅行社资质。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旅行社并没有研发相应研学课程,只是导游上岗;而有些教育机构只有带队老师,却没有旅行社资质。还有补课班、幼儿园、私立学校也纷纷涌入研学市场,虽然有生源优势,但在组织能力、安全把控、课程品质方面没有太多实践经验,存在一些隐患。 “研学产品要区别于常规旅游产品,研学旅游指导师要兼具教师与导游的双重职能,研学课程的标准化开发要进一步规范。”小囧在途负责人小米说。 “在文旅加速融合的新形势下,研学项目涉及教育、文化、旅游、体育、市场监管等多个政府部门,无论在规则完善还是在监管发力上,都需要多方联动、统筹协作,并明确责任和边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相关机构要想在研学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在课程研发、研学体验、服务品质、执行标准上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企业外宣、新媒体运营也逐渐成为品质研学机构的标配。学生体验、家长反馈也会在自媒体平台给出评判。有关专家表示,随着研学旅行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激烈竞争、规范引导会促进研学行业良性发展。(记者郑天虹 王莹 廖君)

2024-07-17 15:45:27

7月13日起,清华大学开放暑期校园参观

暑期已至,走进高等学府参观,感受人文历史底蕴,成为了不少学生、家长的选择。 自7月13日(本周六)起,清华大学也将开放暑期校园参观,一起了解最新预约方式、要求。 2024年暑期开放时间 2024年清华大学暑假时间: 7月15日至8月11日 校园对外开放参观时间: 7月13日(周六)—8月11日(周日),8:00至11:00, 13:00至16:00 (每周一为校园休整日,不对外开放。如遇校内重要活动或极端天气等不宜开放的情况,暂停校园参观;遇有特殊原因或其他不可抗力,不能按计划时间开放的,请参观人员服从学校安排。) 校园参观预约方式 校园参观实行网上实名预约,参观人员从指定校门出入。 个人参观 通过“清华大学”公众号——“参观清华”菜单进行实名预约。个人预约成功后,参观人员持身份证原件按预约时间从清华大学西门南侧个人参观专用通道经身份核验和安检后进校参观,参观结束后从西门出校。 团队参观 通过“清华大学”官方网站( https://www.tsinghua.edu.cn)——常用链接——“校园参观”栏目进行预约。团队参观面向中小学生群体开放,预约主体为中小学或教育主管部门。团队预约成功后,持相关材料从清华大学东侧门经核验后统一入校,参观结束后从西门出校。 具体预约信息及流程详见个人和团队参观须知。 校园参观相关要求 1.请共同保障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校园分为开放区域和非开放区域,教学核心区和学生宿舍区为非开放区域,不对参观者开放。请按指定路线参观,未经允许,不进入教学、科研、办公及不对社会公众开放的食堂等室内场所。谢绝商业机构组织人员到校内开展“一日游”活动。 2.请共同维护治安秩序,倡导低碳、文明参观校园。爱护校园环境,不损坏公物和景观,尽量减少产生垃圾并及时分类投放;践行社会公德,不大声喧哗不校园躺卧等;抵制黑导、游商等非法经营行为;做好个人和家人的安全防护,避免发生走失、溺水等安全事件。 3.请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因校内停车资源和道路交通条件有限,校园参观人员所乘坐的各类车辆禁止入校。校园参观时请勿追逐打闹,并排占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12岁以下儿童请勿在校园内骑行共享单车,家长骑行时请勿将儿童置于车筐内;校内未上锁自行车为私人财产,请勿随意骑行。 4.未经学校批准,不得在校园内从事与参观校园相关的任何经营性活动。不得以盈利为目的进行宣传拍摄,包括但不限于摄影、摄像、直播等;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为他人提供任何形式的有偿报备进校活动;禁止各类车辆违规揽客、非法经营;禁止违规兜售纪念品、食品饮料等。

2024-07-11 18:48:13

暑期至,研学游市场行情如何?一起来看

暑期至,“神兽”出笼。根据往年情况,当下正是研学游市场的旺季,但近日记者走访多家旅行社发现,研学游市场并未像想象中的火爆,成团情况不及去年同期,尤其是高端研学产品市场景气度不高。研学游为何降温? 市场行情不及预期 “今年的研学市场并不像媒体报道的那么火爆。”近日,在济南一家旅行社工作多年的研学游市场经理王先生反映,今年暑期其所在的旅行社研学游成团率不高,研学游市场行情不及预期。 有同样感受的研学机构不少。 “今年的研学市场不如去年好,尤其是高端产品报得少,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 康辉研学相关负责人张志兴介绍,今年暑期康辉研学推出了14款研学产品,但从市场反应看,整体不如去年。 嘉华旅游事业部负责人张磊介绍,以往,6月底是最忙的时候,“这个时候报名的多,要办签证、准备资料,基本7月中旬甚至8月份的研学团都报满了,但今年报名成团情况不理想。” 张磊介绍,按往年情况,中高考结束之后,很多家长会接着给孩子报团,“那时候价格低,机票、酒店价格也还没上涨,往年一个分公司或者两三个门店,大概三五百人报名比较正常,但今年市场也没有起来。” 价格虚高“劝退”家长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暑假期间为孩子报名研学游,是不少家长的选择。为何今年暑期,报名研学游的人少了呢? 济南的学生家长胡先生去年给孩子报过一个夏令营的研学团。“孩子反映一般,说是研学游,但是主要是‘游玩’,‘研学’的成分不高。”胡先生介绍,他今年不给孩子报团了,计划暑期带着孩子自驾出游,一路游一路学,“已经做好暑期自驾云南的计划” 。 “今年想报个研学团来着,但感觉价格有点虚高,动辄上万元不划算。”青岛的学生家长孙女士说,自从孩子上了初中,几乎每年暑期都会报团,“价格也是一年比一年高,尤其是出境的研学团,算下来平均每天的花费要两三千元。” 被高额的价格“劝退”的还有五年级学生家长刘女士。“网上有个帖子说‘月入一万不够孩子研学游7天’,挺形象。”刘女士说,上学期学校里组织过研学活动,跟孩子沟通后决定今年暑期不报团了。 好产品仍有市场需求 尽管不少研学机构反映市场不及预期,但好的研学产品市场仍供不应求。 6月中旬,康辉研学推出了一款“山东省昆虫科考营”的游学产品,价格1万元,不到一周时间,20个名额全部报满。 “这是我们最长的一条线路,总共15天时间,由知名专家带队,走访山东省内各地市的名山,几乎能够将山东省内的昆虫全都科考涵盖。”张志兴介绍,好的研学产品需要有趣味性,通过动手体验,学到与课本相区别的跨学科知识。 济南南部山区有一家名叫菇托邦的食用菌研学农场。这里有济南其它地方没有的灵芝种植,今年上半年接待了二十多个研学团。 “我们主要是专业菌菇种植,把一些专业知识资料发给研学机构,他们形成研学课程,带领孩子们进行参观学习。” 菇托邦的食用菌研学农场场长杨晴介绍,春秋季节是农场的研学旺季,在恒温恒湿的食用菌大棚,带孩子们学习灵芝种植知识,研学机构、旅行社、学校家委会都很喜欢。 研学市场仍需规范引导 自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来,人们对研学的概念认知不断变化,研学市场不断增长。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研学游市场规模或达1469亿元,到2026年有望增长至 2422亿元。 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多,各种问题也随之显现,如研学基地五花八门,研学导师资质鱼龙混杂等。记者走访发现,当前,不少特色乡村、网红景点、甚至是车站、农场等,均开发有自己的研学产品,产品品质不一;而为了抢占研学市场,大量研学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企查查数据显示,与“研学”这一关键词有关的公司已达4万多家,其中1.7万余家是近3~5年内成立的。 如何从大量研学产品及研学机构中,选出一款好的研学游线路?张志兴介绍,每年各市教育部门会发布研学旅行基地目录,选择研学产品线路时可供参考。此外,家长在选择研学产品时,可根据研学产品中的线路介绍,提前查询关于当地介绍后再下决定。 “最好选择有带研学团经验的正规旅行社,有安全预案和应急小组,有专门的研学导师带队,研学课程设置合理。”张磊认为,选择一款好的研学产品要从安全性、研学课程设置等综合考虑。 “家长选择研学产品时,要重点关注机构有没有研学导师,有导师才能提供有保障的教学服务。” 有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国家没有统一的研学导师职业资格考试,目前市场上的研学导师证多来自第三方培训机构颁发,行业发展还需更多国家规范引导。(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修从涛)

2024-07-10 18:24:40

研学游产品多样化、定制化成趋势,家长注意避开这些“坑”

随着暑期的到来,研学游市场再次迎来旺季。在高需求推动订单量同比上涨的同时,产品多样化、定制化,乃至“另类化”也成为今年的行业趋势。与此同时,关于“研学游市场鱼龙混杂”“选项目如同‘开盲盒’”“游不好、学不到”等评价成为社交媒体上常见的“吐槽”。有哪些“另类”的研学游产品?又有哪些痛点需注意?《环球时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眼花缭乱”的选择多了 “8月文昌将发射二次火箭!”在各大旅游和社交媒体平台上,去参观火箭发射基地,或在发射所在地组织观礼、见证火箭发射这样“小众”的体验已经被包装成了研学产品。许多研学游机构会在介绍中称,参与研学的青少年不仅能够获得难以忘怀的航天观礼体验,更能获得由活动主办方颁发的研学证书。 “火箭研学团”是官方合作性质吗?宇航神州科普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一些与火箭发射基地相关的研学活动由第三方机构来运营,组织方是发射基地授权的单位,在火箭发射观礼、参观航天基地等保障方面会提供地接的全方面服务。而活动颁发的航天研学证书则为“纪念性质”。 与此同时,另一种以竞赛为主线,穿插研学日程的旅游产品也受到家长的青睐。与传统的研学游相比,这类研学游产品目标更明确、更注重对学习成果的检验。《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除了常规的参观院校、游览当地人文名胜之外,老师是这类备赛交流研学游产品的亮点。研学机构会格外强调教师的成就和背景。 孩子刚上初中的彭达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她正在考虑要不要给孩子报这类研学团。一方面,她认为这类研学团相比走走看看听讲座的研学团更有效果;但另一方面,她也担心这类研学团会给孩子带来太大的压力。 中国旅游协会营销分会副会长王琢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研学游在今年暑假,逐渐形成大众型与细分型并举的格局,折射出研学游巨大的市场需求与精准的小众要求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在大量需求的刺激下,入局研学旅游的主体从早期的旅行社、教培机构,开始朝多元化发展。此外,初创企业、上市主体的加入与布局,让研学旅游产品选择变得更加眼花缭乱。 藏着哪些“坑” 近年来,中国研学游市场整体发展迅速。艾媒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2026年,中国研学游市场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22亿元。截至2023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超过1600个,研学企业3万多家。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传统研学游产品可能因为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等原因而面临挑战。各家研学企业和旅行机构纷纷推出创新产品,其价格也水涨船高。一些消费者开始质疑其价格与价值是否成正比:价格更贵,教育价值和体验质量也相应提升了吗? 以记者前期调查的“火箭观礼研学”为例,产品销售平台上价格参差不齐,有的“一日游”价格约为400元,有的“私家团”价格在2000元左右,还有号称行程更丰富、观感体验更好的“航天亲子研学营”,价格直逼5000元。 记者点进不同价位的产品主页发现,研学内容大同小异,基本都是以观礼和科普为主。价格稍便宜的一般在距离发射地点3-6公里不等的居民楼、公共海滩等地观礼,贵一些的则声称可以安排正规观礼点。 在社交媒体上,不乏一些吐槽的声音。有网友表示,旅行社安排的专家讲座“全程念稿,与观众毫无交流”。有网友称研学团主办方发放的证书和科普手册有错别字。 还有网友表示,一些旅行社宣传说安排在离发射点很近的居民楼,实则观看效果不佳,且这些居民楼大多是自建房,不是符合建筑设计安全的观礼场地,几十人聚集在居民楼顶的小平台观礼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对此王琢认为,研学旅行或者通常说的研学游,最重要的是一种教育旅行活动,其中的教学目的是核心诉求,能否在旅行中得到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才是其中的“含金量”。 “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不少旅游产品披上研学外衣,充斥研学游市场,这种鱼龙混杂的问题的确时有发生,也让不少家长选择完研学游产品,且孩子行程完成后,有交了‘智商税’的感受。”王琢表示。 “出海交流”“反向研学” 寒暑假期间,出国到海外参加研学是不少家庭的选择。《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英国对海外来访的学生们提供的研学教育旅行通常更倾向于以博物馆教育、名人文化、名校游为载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英国文化的熏陶。 此外,英国还会针对低龄学生开展插班生项目,为海外青少年提供真实的英式课堂学生体验。 《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研学“出海”之外,不少海外华人也开始策划“反向研学”。定居美国的赵昕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出生在国外,希望通过“反向研学”送孩子回国接触了解中华文化。 在北京的一周,她的孩子跟随老师学习汉语拼音、汉字书写,感受语言的韵律和魅力;亲身体验绘制京剧脸谱等非遗技艺,体验传统文化的精妙与深邃;走进北京的胡同,感受城市的脉动,“这样的经历不仅是学习语言的课堂,更是孩子们锻炼能力、开阔视野的舞台”。 王琢告诉记者,很多选择“反向研学”的都是海外华人的“移三代”。根据入境旅行社的调研发现,一般海外华人中第一代移民大多有强烈的愿望将第三代子女送回国,在国内旅游熟悉中华文化。 王琢称,这种现象为入境旅游提供了新的商机,也推动了入境旅游线路产品的更新和提质升级,“更重要的,这也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篇章”。

2024-07-06 18:55:10

7月8日起接受团体预约!北大暑期研学即将启动

各地中小学生陆续迎来暑假。7月5日,记者从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官方微信公众号“燕园学子微助手”获悉,北大研学导览项目(暑期档)即将再次启动。7月8日起,公众可关注“燕园学子微助手”公众号,在聊天框发送“研学导览”获取详细预约指南。 据悉,暑假期间,北大将在每天9:00、10:30、14:00、15:30四个时段开启假期研学导览活动,参与的团队只需选择一场,并于活动开启前15分钟到达新太阳学生中心九一剧场。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当前研学团体预约仅面向“中小学”和相关教育行政机构,符合资质的团体需提前3天将相关材料发送至邮箱:yanxue@pku.edu.cn。邮件命名为:本单位名称-入校日期。 “因校园承载量有限,原则上一个团体总人数不超过200人,请提前3天进行预约。”北大表示,如预约成功,将于2日内收到告知邮件,邮件将告知团体入校具体流程。 北京大学特意提醒公众,校园参观不收取任何费用,入校期间参观人员须遵守校园管理相关规定,做到文明、有序参观。遇校内重大活动或极端天气等不宜开放的情况将暂停校园参观,“如遇特殊情况不能按预约时间进校的,请参观人员服从学校安排。” 记者了解到,北京大学还将为来访者提供北大专属思政慕课,一条典藏线路以及“红金黄绿蓝”五条备选路线,同时,学校思政辅导员、学生荣誉标兵、国际留学生等青年榜样,将提供导学助览,带领来访者身临其境共学北大校史文化。(记者杨菲菲)

2024-07-05 17:25:23

暑期研学火爆,这些乱象亟待规范

参观著名学府、零距离接触名师、沉浸式体验科技及文化、开阔孩子眼界与格局……暑期将至,研学旅游大热,如何让孩子游有所乐并有所获、让家长可负担并省心放心、让市场参与方合理获利并可持续发展,成为各方共同的期盼。然而,近日一则关于“大凉山支教研学7天收费上万元”的报道引发了社会关注。不少家长也反馈,部分产品只要搭上“研学”名目,价格马上成倍上涨。暑期为孩子选择研学旅游产品,更需要多方评估,明辨机构资质和研学导师师资。 市场乱象:部分研学产品被质疑 近期,一些研学和培训机构推出的以“公益支教”“公益研学”为主题的项目受到了关注,到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参加“支教研学”活动,7天时间收费每人上万元,不少网友质疑这是“把公益当成了生意”“钱被谁赚走了?”截至6月22日,类似项目大多已经下架,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上看到,平台还发布了相关提示——禁止以公益支教、研学为名开展商业活动,莫让爱心被利用。 对于家长来说,研学团还存在“货不对板”的情况,当中存在的隐忧让家长们担心不已。家长杨女士表达了三点担忧:“首先,孩子研学住酒店,酒店是开放式的,安全如何保证?其次,带队的老师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老师,有没有资格证?第三,是深度参观还是在门口拍照而已?”还有网友拍摄了在北京名校门前的研学团盛况——“校外排队三小时,校内景点排队三小时,匆匆参观后在大路边吃个盒饭,孩子出来两眼一抹黑,问看了啥,啥也不知道。” 价格昂贵,是今年不少国外夏令营的常态,尤其是目的地为欧美国家的夏令营,费用更是贵到让人咋舌。孩子在私立中学读书的王女士表示,为了让孩子提升英语水平,早在今年春节后她就开始了解相关的暑期夏令营信息了。她希望孩子能到国外的夏令营,一边学习相关课程,一边了解当地文化。在比较筛选了不少培训机构的项目后,她发现许多类似项目中,学与游的时间没有统一标准,有的在学校封闭式学习语言的时间很长,只有周末才会带孩子在周边游览;有的则是一半游一半学,游玩的行程也和普通旅行团无异。“比如暑期去英国的语言夏令营,两周的课程费用动不动就是5万元以上,再长点时间就要七八万元。”王女士说,这类夏令营比旅行团行程贵至少一倍,但对于家长来说,实在无法鉴别其质量如何。 机构布局:张雪峰等玩家纷纷“插班” 近年来,研学市场一片火热,研学机构资质参差不齐,各类导师资质认证混乱,除了旅行社和研学基地之外,还有众多跨界玩家入局研学市场。仅在今年3月,网红名师张雪峰相继成立了苏州峰峰火火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苏州峰峰火火闯九州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经营业务含旅行社服务网点旅游招徕、咨询服务等。其App显示,某款为期6天5晚的产品价格8999元,服务对象是初高中生。 与此同时,新东方、学而思、高途等品牌都早已布局研学赛道。其中,今年4月,高途集团与中国气象服务协会达成合作,围绕气象品牌推广、气象文化科普教育等方面,联合发布了气象研学产品,首发营产品涉及黄山、西安、南京等地气象研学。 市场分析:边游边学难拿捏 “行”与“游”边界难辨 有的本地一日游研学产品价格仅需几十元,部分出境高端研学产品高达上万元,甚至十几万元。什么机构有资质设计研学课程和线路、组织并实施相关产品?市面上的研学活动的主办方既有旅行社、旅游目的地和景区,还有各类教培机构、专业协会以及个人,让人眼花缭乱。 游与学,行与游的比例和目标一直在探索中。实际上,自2016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来,研学旅行被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研学旅行指导师”这一职业于2022年6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正式公示。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对拟发布生物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信息进行公示的公告》,附件中拟调整变更职业(工种)信息提出:将“研学旅行指导师(4-13-04-04)”职业名称变更为“研学旅游指导师”。这意味着对这一职业的要求将越来越高,需要既有教育背景,熟知不同年龄孩子的心理,同时还要有旅游服务技能。 广东青旅市场部负责人谢炼哲表示,有关方面要提前知晓和确定研学活动的教育目的和学习目标,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收集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研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建立行业规范。 消费提醒 微信群发布研学活动警惕虚假宣传 研学事关每个孩子和家庭,各方积极规范市场准入行为。今年1月,广州市教育局在官网发布了《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公布广州市第一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承办机构的通知》,29家单位被确定为广州市第一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承办机构。 6月20日,深圳市消委会公布研学旅行的消费监督情况及消费提示。调查中发现,研学旅行经营者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主要存在七个问题,包括退改产品收取高额违约金;经营者资质参差不齐;通过格式条款单方获得消费者的肖像权;研学旅行产品的宣传内容与实际行程不符等。提醒消费者要通过正规渠道选择研学机构,对微信群发布的研学活动要提高警惕。同时要警惕虚假宣传,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科学理性消费,留存消费凭证,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磊 陈薇薇)

2024-06-24 17:59:46

研学旅行专业化人才培养亟待破局

健全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进入新时代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新要求。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则是新时代健全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实施途径,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有效创新形式。自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出台以来,研学旅行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可谓如火如荼。教育部已遴选了622个国家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国以营地为枢纽、基地为站点的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布局。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师资短缺、资金不足、管理滞后、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其中师资成为影响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据某研学旅行营地负责人介绍,在他们招录的143名教师中,只有11名教师有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可见,研学旅行专业化人才培养刻不容缓。2019年,教育部增补设置“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高职专业,主要面向旅行社、相关旅行景区(点)、文博场馆、公共文化场馆、研学旅行基地(营地)等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研学旅行运营、设计、咨询、营销、方案实施等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已列入教育部发布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020年,已有33所高职院校的“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开始招生,今年预计将有80多所院校进行该专业招生。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是推进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确保这一举措切实落地见效,笔者以为应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强化研学旅行人才培养的教育专业性。教育性是《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规定的第一原则。目前33所高职院校的“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招生基本都是在旅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是在旅游类专业基础知识上的深化和拓展。显然,以“旅游”为核心要素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比如线路设计、策划运营、市场营销等优势较为突出,但教育性要素,特别是课程设计、课程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专业知识与技能相对薄弱。而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不同于一般游览,中小学生的身心、思想和行为都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其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判断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需要教师在实践课程中加以引导、激发和培养。因此,强化育人意识、突出教育专业性是夯实研学旅行人才培养的重要根基。研学旅行人才培养亟待强化教育专业性。这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质量研学旅行的基本要求,也是直接关系研学旅行能否达到良好育人效果的必然要求。因此,“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要能结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学生发展需求,确定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目标,在设计活动主题和具体内容时区别于一般旅游活动,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发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凸显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践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之情;才能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强化研学旅行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实践性是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本质属性和核心要义。换言之,没有实践体验就不成其为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方式。也正因如此,教育部2017年和2018年遴选全国研学旅行基地(营地)时均命名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研学旅行人才培养要牢牢把握住实践性原则,强化实践育人的方法和策略,优化教学方式,注重真实情境下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项目式教学,能够在研学旅行中,结合域情、校情和生情,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养成教育,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强化研学旅行人才培养的实践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占比,拓宽实践育人载体,推动建立党委和政府统筹谋划,行业企业、基地营地协同联动,大中小学一体化扎实推进的“实践育人共同体”。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将第五条修改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照此要求,研学旅行人才培养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进行体验、体悟、体认和体行,在行万里路的社会实践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三是强化研学旅行人才培养的融合性。研学旅行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真实的世界,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走出校门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因此,研学旅行人才培养要突破传统学科知识传授的束缚,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进行跨学科融合培养。要促进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学习运用和融会贯通,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由于现实中的实践问题是不分科的,具有综合性,这就要求学校教师能够打破学科界限,选择富有意义的研学主题,鼓励学生跨领域、跨学科探究。比如,要善于综合分析研学地点有哪些特色资源可以整合,将各种资源整合转化为教育资源,认真研究如何利用这些资源确定研学主题,开发精品课程,引导学生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实践教育活动。研学旅行人才培养要强化融合性。从内容上来说,要强化课程融合,通过跨学科课程的有机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型人才。要了解实践育人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掌握相关技能与方法,能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实践活动。从形式上来说,要强化学校与基地营地、学校与社会的融合。在这一点上,可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特殊优势,突出“知行合一”的专业属性。另外,要强化师资队伍融合。根据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实施需求,促进理论与实践、专兼职教师队伍相融合,不断探索和改进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倡导参与式培养、案例培养和项目式学习等,不断拓展活动时空和活动内容,使教师的跨学科、实践教学素养不断获得发展。四是强化研学旅行人才培养的创新性。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研学旅行旨在着力培养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年多来,在各地各部门积极推动下,研学旅行不仅成为一个新兴领域,而且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创新型跨领域合作,如教育+文旅、教育+科技、教育+工业、教育+农业、教育+商业、教育+国防、教育+自然生态等,有关研学旅行的实践载体越来越丰富,实践空间越来越广阔,且实践主题内容日益细分化,涉及研学旅行的人才培养,涵盖“基地(营地)规划建设、管理运营、课程设计、策划咨询、信息化平台建设、安全保障、规范标准制定”等诸多岗位。研学旅行的专业化人才培养应当积极应对市场需求,积极应对实践教育发展需求,紧密对接基地(营地)的岗位设置与需求,强化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创新性。当前研学旅行的人才培养大多是在旅游专业课程基础上的翻版,与教育部遴选的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的对接还比较欠缺。据调查,2020年33所研学旅行招生的高职院校中,几乎都没有与现有的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建立有效联系,开展主动对接。社会是大课堂,生活乃教科书。强化研学旅行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就是要改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出现的“断档”“脱节”现象,形成育人全链条,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企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这是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促进人才培养引领发展,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创新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积极行动。总之,专业的事要专业人去做,研学旅行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必须牢牢抓住专业化人才培养这一根本,加强系统设计、统筹谋划,强化人才培养的教育性、实践性、融合性和创新性,打造一支“能做、会做、善做”的专业化高素质师资队伍。(作者:王晓燕,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实践教育研究所所长)

2023-07-06 11:45:00

做“五项全能”的研学导师

当前,研学旅行、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方兴未艾,急需大批研学导师。但许多景区、场馆、基地只是随意让导游充当了导师的角色,他们带着学生在基地“到此一游”,研学收益往往并不大。研学作为一种复杂的学习行为,需要导师的引导。研学导师的角色和职能,显然有别于景区导游、讲解员。研学导师的“导”,是指导、引导、教导、传导。导师应该是身兼数职,既是“导游”,引导学生游览,讲解相关的景点、常识、典故,领略大好的自然人文景观;又是“导演”,研学线路、研学课程的设计及研学活动的起承转合等,都要对学生进行清晰指导;同时又是“老师”,负责相关知识的讲解,启发学生在活动中联系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及生活常识解决问题;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传导正能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研学实践导师呢?要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研学旅行不是单纯的旅行,而是教育活动;研学实践也不是简单的游玩,而是要培养学生认知、表达、协作、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丰富人文底蕴,提高科学素养,激发参与社会的热情,培养家国情怀。研学导师要爱自己的工作,多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下功夫。导师对工作熟练的程度、认真的态度、投入的情感,学生都看在眼里。导师对研学项目的热爱之情,可以深深地感染、激励学生。研学导师要观察和研究学生,善待和尊重学生。导师的作用,是研学过程中对学生在知识、技能上指导,在思想观念上引导,在道德层面上教导。但学生其实也是我们的老师。研学实践中师生教学相长,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研学实践应该是由导师的爱心、耐心、热心、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共同支撑起来的。要有担当,充满文化自信各研学基地导师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甚至本身就是高校教师,但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山西某地一些承担研学实践项目的非遗传承人,他们平时动手做做东西得心应手,但口头表达能力等有所欠缺,苦恼于自己无法担当好导师的角色。就非遗项目而言,这些非遗传承人本身就是专家,这是他们的优势。针对他们表达能力较弱的状况,我们通过沟通交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扬长补短。同时开展有效培训,帮助他们设计好课程内容,教给他们讲授的方法,让他们真正担负起非遗项目传承人的责任,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开来、传承下去。要有开发能力,跨学科整合研学实践活动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可以直接照搬的经验不多,但导师要熟悉相关政策文件和研学资源,把资源开发成课程,遵循教育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原则设计研学实践课程,引领研学工作顺利开展。教育性,就是学生在研学实践中能学到东西、明白道理,内容要有科学性,不能随意乱说、乱发挥,更不能出现历史性、常识性错误。趣味性就是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当然,也要让学生动起来,发挥想象力,做出有特色的作品,作品就是研学实践价值的直观体现。研学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是理论学习的再现。导师要具有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比如学生在澄泥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店铺研学,导师的讲解就要涉及文房四宝的常识,涉及澄泥砚的渊源、质地、硬度、烧造的温度和什么情况下产生窑变等内容,这就跟历史、数学、物理、艺术、地理等知识有很大关系。知识的整合,会让学生大开眼界。要准确定位,主体是学生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即研学的主体是学生而非导师。研学是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基于任务完成的深度体验。因此,导师要有观察、研究学生的能力,要有指导学生规划、设计、实施活动的能力。导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多用问句,引导学生思考、表达,一般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不要自己从头讲到尾,喧宾夺主。要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其参与度,增强体验感,这样才能激发他们探索、研究的欲望,学生才会有成就感。研学导师要经常向学生提出一些有质量的问题,让学生调动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深化研学的内涵。同时,导师也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让他们思考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立德树人,传导正能量研学实践活动的一个目标就是立德树人。导师要在研学过程中,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帮助一个研学基地设计了许多研学项目,如古琴馆的导师讲到关于伯牙与子期“知音”的故事,引导学生怎么交朋友,怎么正确对待友谊。在陶笛、古琴、澄泥砚、刺绣、草木染、柳编、木作、糖画等非遗项目中,导师积极引导学生感受其设计之精美、历史之悠久、古人之智慧,以及背后蕴含的工匠精神,很好地强化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做一个合格的研学导师,要做有心人,要非常熟悉景区、场馆、店铺的业态、生态,熟悉相关的研学课程。这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讲解、指导起来才能游刃有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在研学中“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的目标,才能真正提升核心素养。(河南省实验教育集团 马行提 邵颖华)

2023-07-06 11:41:22